绿竹生物上市首日大跌近33%,钱太多不知道如何花几亿买理财? 热消息
《港湾商业观察》施子夫 李镭
(相关资料图)
递表了两次于5月8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绿竹生物(02480.HK),本应该喝彩庆祝却在上市首日却迎来了股价破发大跌。这无论如何不是个好消息。即便在资本市场破发已成常态的市场环境中,绿竹生物也跌得有点惨,跌得有点多。
01
首日大跌近33%
据悉,绿竹生物此次IPO拟发行1038.6万股股份,公司每股定价32.8港元,集资2.42亿港元,公开发售超购2.25倍,国际发售超购0.33倍,此外公司还引入嘉实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,认购约2000万美元。5月8日当天,绿竹生物股价大跌了32.93%。这创下了近期港股市场新股的跌幅记录,比如,被称为今年以来香港最大IPO的珍酒李渡(06979.HK),首日股价跌幅达17.93%;在线专业医师平台上市梅斯健康(02415.HK)首日股价还微涨。
一位香港资深投资人士告诉《港湾商业观察》,“近些年港股市场的生物医药类企业已经非常多了,甚至可能都有些过剩了,在这种情况下,生物医药类企业的优势,尤其是盈利能力、稀缺性以及价值性就需要更慎重来看待。众所周知,不少生物医药类企业描绘的前景都较为美妙,但商业化变现以及常年亏损的现实又如鲠在喉。因此,对绿竹生物而言,其成长性自然存在疑问,股价大跌也在预料之内。换言之,如果没有引入嘉实基金作为基石投资者的话,可能更惨,跌幅更大。”值得说明的是,5月8日恒生指数上涨了1.24%。资本市场的走势不佳,或许也体现在绿竹生物“不缺钱”却也“不挣钱”的尴尬境地。
02
钱多不知道咋花,数亿买理财?
成立于2001年,绿竹生物宣称开发创新性人类疫苗和治疗性生物制剂,以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,并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。公司的产品管线包括三款临床阶段的在研产品,包括核心产品LZ901,以及四款临床前阶段的在研产品。2021年及2022年,绿竹生物分别有689.6万元及1392.3万元的其他收入,并录得5.39亿元及7.25亿元的净亏损,合计12.64亿元。
绿竹生物表示,预计净亏损将于2023年大幅增加,主要是其推进管线的开发,并预期研发开支将不断增加。据了解,绿竹生物预计于2023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完成LZ901的II期临床试验,并于2023年第二季度启动III期临床试验。
《港湾商业观察》曾发布的《绿竹生物不差钱狂买理财式IPO:两年亏近13亿,核心业务前景存谜》一文指出,递表港交所的医药类企业中,尚未实现盈利的不少,但绿竹生物的情况不常见。对于多数同类企业而言,虽然暂未产生较具规模的收入,但大部分亏损都在研发上。这一特点在绿竹生物披露的报告期内并未发现。作为绿竹生物所描绘的“核心产品”,LZ901在报告期内产生的研发开支(不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)也仅分别为620万元及3820万元,分别占当期现金经营成本总额的39.5%及72.3%。
换言之,绿竹生物在资金使用方面的确是令人质疑的。
在递表前,公司分别在A轮融资筹得2.5亿元、B轮融资筹得3.5亿元、B+轮融资筹得1.2亿元及C轮融资筹得2.18亿元。绿竹生物曾披露,公司自A轮融资的所得款项约13.1%尚未使用。该未使用所得款项将用于作K193临床试验及开发各种疫苗及治疗性生物制剂的资金;自B轮融资的所得款项约52.6%尚未使用。该未使用所得款项用作营运资金以支援医药产品的开发及生产、临床试验及其他营运。
绿竹生物表示,作为资金管理的一部分,当现金足以涵盖日常业务运营时,该公司会投资若干理财产品,以更好地利用剩余现金。招股书显示,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由2020年年底的1.78亿元增至2021年年底5.32亿元及2022年前三个月的6.38亿元,主要分别系用B轮融资及B+轮融资款购买理财产品所致。
“其实,生物医药类企业的‘烧钱’市场也理解,毕竟一些新药研发需要较长周期,这也是不少企业常年亏损的核心因素,而像绿竹生物这样不缺钱的企业,上市的目的性与必要性就令人怀疑,再之,拿投资人的钱去数亿买理财,而非用于自身核心业务及能力的建设,这多少说不过去。”一位关注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这样指出。绿竹生物坦言,目前并无任何获准进行商业销售的产品,亦无从产品销售中,产生任何收益,乃公司于往绩记录期间前对外授权大部分过往开发的候选产品,而公司于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前尚未商业化任何候选产品。(港湾财经出品)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