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种风景”的新农人
婺源篁岭景区的梯田油菜(3月30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朱雨诺 摄
新华社南昌4月15日电(记者刘杨、朱雨诺、舒畅)春和景明,繁花似锦。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篁岭景区,李端铭正在花田里检查油菜花的状态。对面的古村山路上,慕名来到篁岭的游客往来穿梭,或在栈桥索道上俯瞰遍野金黄,或在山谷梯田间细嗅花草芬芳。这番景象让身为景区农业拓展部负责人的李端铭既满足又欣慰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普通的油菜花花期一般只有一个月左右,但在这里可以达到一个半月。”李端铭告诉记者,每年油菜花季,经他打理的梯田花海都能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。今年3月,篁岭总接待人数达到48万人次。
油菜本是油料作物,在婺源却被“种”成了一张金黄色的名片。山坡上、田垄间,油菜花绽放,映衬着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,构成一幅秀美的春日画卷。
想要在篁岭“种”出这番春景,各时令都有严格步骤。每年7月上旬,李端铭就会制定好新一年的油菜种植计划。七八月除草,九月耕田,十月中旬前油菜籽必须播撒入土。李端铭说,如果迟了,油菜出苗即遇冰冻,“跟动物一样,冬眠的话就不长了”。
为了让油菜花绽放得更美、观赏期更久,李端铭还会同步进行油菜品种的比较试验。通过对比每一品种的抗寒、抗旱及耐病性,选拔出挺过冻旱夹击且强壮生长的油菜,装点新一季的风景线。
除了像李端铭一样以花海聚人海的“油菜花匠”,中国广袤的乡村还涌现出更多“种风景”的新农人。在江西省高安市,江西邓志平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志平化身“园林艺师”,既卖苗木,亦售风景。
邓志平的园林基地占地三万亩,其中包括500亩的观赏性彩叶林。游客春日赏樱、夏日观荷、秋日看枫、冬日寻梅,一年四季都可在诗意田园中感受自然。
邓志平曾从事木材加工行业多年,后来从“砍树”的木材加工生意转型从事“植树”的园林绿化行业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邓志平将一片片残次林、一座座荒山变成了栽有罗汉松、红花丹桂、猴樟等200多个品种的苗木基地。
基地中最具特色的品种是猴樟。邓志平介绍,猴樟杆形通直,树冠分枝匀称,能防风固沙,是城市优秀的绿化美化树种。他与专家合作开发,反复试验改良猴樟品种,产品销往湖南、广东、福建等多个省份。
仲春时节,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的茶山,青绿氤氲。来到浮梁县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,放眼望去,只见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随地势起伏蜿蜒生长,似绸缎披挂在山丘之上。
茶山上除了辛勤劳作的茶农,游客也纷至沓来,登上高低不同的观景台,用镜头定格醉人的景、迷人的绿。“茶农种茶时有讲究,之所以种成一排一行、一浪一浪的样子,一是方便生产作业,二是更有观赏性。”寒溪村党支部书记谢恩安说。
浮梁的茶园不仅受游客欢迎,还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土壤。在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,广袤茶田中矗立着两个镂空白色“茶杯”,杯中热茶升起的彩色“烟雾”如同两张对望的面孔,仿佛一对友人在田间饮茶。
这件名为“对饮”的作品由以色列艺术家大卫·歌诗坦创作,也是国内外艺术家共同参与的“艺术在浮梁2021”展览中的作品之一。结合浮梁文化、与村民共同创作,这些富有创意的作品为乡村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。
眼下,浮梁县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在打造瓷与茶结合的田园综合体景区。游客不仅可以体验采茶、制茶,还能用自己制作的茶具饮茶。合作社负责人徐姗姗说,希望通过文旅融合进一步打响“浮梁茶”的名号,带动周边乡村振兴发展。
“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茶山变金山,茶园变公园。”谢恩安说,接下来要进一步让艺术与农业交织、旅游与茶业融合,不断丰富本地的休闲农业形态,“种”出更多好风景。
3月23日,浮梁县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农在采茶)。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 摄
邓志平经营的苗木基地(3月31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舒畅 摄
标签: